水质溶解氧(DO)是衡量水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,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、污水处理、环境监测等领域。掌握
水质溶解氧测试仪的正确使用方法,不仅能确保数据准确性,还能延长设备寿命。以下为详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。

一、使用前准备
1.仪器检查:确认水质溶解氧测试仪电量充足,探头膜片无破损或污渍,电解液充足(如需更换膜片或电解液,需按说明书操作)。
2.校准操作:使用前需进行校准,通常采用“零点校准”(无氧水)和“饱和点校准”(空气饱和水)两步法。部分仪器支持自动校准,需按提示操作。
3.环境适应:将仪器置于待测水体环境温度下10-15分钟,避免温度差异影响读数。
二、现场测试步骤
1.探头清洁:用去离子水冲洗探头,避免杂质干扰。
2.浸入水体:将探头垂直浸入水面下20-30厘米(避免搅动沉积物),静置至读数稳定(通常需1-3分钟)。
3.数据记录:待数值稳定后,读取并记录溶解氧浓度(mg/L)及水温(部分仪器自动显示)。
4.多次测量:同一水体建议取3-5个点位测量,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。
三、注意事项
1.避免干扰:远离水流湍急处、气泡聚集区及化学药剂投放点。
2.定期维护: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探头,长期存放需更换膜片并注入保护液。
3.温度补偿:若仪器无自动补偿功能,需根据水温手动修正读数(溶解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)。
4.安全防护:操作时佩戴手套,避免电解液接触皮肤或眼睛。
四、常见问题处理
1.读数不稳定:检查探头是否被污染,或更换膜片及电解液。
2.校准失败:确认校准液是否过期,或联系厂家技术支持。
3.数据偏差大:检查仪器是否经过正确校准,或是否存在环境干扰因素。
通过规范操作和定期维护,水质溶解氧测试仪可为水体管理提供可靠依据。无论是专业实验室还是野外监测,严格遵循使用流程都是保障数据质量的关键。